飞鹿股份针对2017年度业绩作出详解,并透露未来计划

  涂料经讯   4月27日,飞鹿股份(300665)举行2017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在本次说明会中,飞鹿股份董事长兼总裁章卫国、执行总裁刘雄鹰、财务总监/会计信息中心主任韩驭安等6名企业高管和保荐代表人就广大投资者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包括飞鹿股份各个项目的进展、发展计划、采购成本应对措施、盈利能力及增长潜力等。
  
  据此前飞鹿股份发布的2017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在2017年实现总营收约2.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65.398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跌16.37%;基本每股收益为0.460(元/股),同比下降28.13%。分行业来看,轨道交通装备和轨道交通工程占营收比重最高,分别达到40.14%和32.81%。
  
  对于轨道交通方面的利润增长情况,飞鹿股份财务总监/会计信息中心主任韩驭安表示,2017年飞鹿股份在高端和水性轨道装备涂料应用方便不断取得突破,货车用水性涂料在多家公司获得了批量应用。他同时预计,水性涂料在铁路客车和货车方面的高度规模化使用,以及动车城轨涂料的国产化和水性化,将进一步提升飞鹿股份在该领域的销售规模和盈利水平。目前飞鹿股份在高铁建设工程维修市场业务取得开创性突破,并成为上海铁铁路路局相关高铁工程维护修复项目的合作供应方,预计这一市场将成为飞鹿股份未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项目进展情况
  
  据飞鹿股份执行总裁刘雄鹰介绍,该公司轨道装备防腐市场订单是与客户先签订年度总合同,然后每月按计划实施,公司目前的订单稳重有增。
  
  在高端和水性轨道装备涂料方面,飞鹿股份在城轨动车涂料市场完成了长客股份KDZ-15动车组、青岛四方氢能源有轨电车、160km集中动力车组等项目的涂装;并成功通过中车南京浦镇水性城轨涂料工艺试验,正有序向其他客户推进。与此同时,飞鹿股份突破了铁路客车用高固低粘涂料技术,其研发的环保型高固含系列产品在客车厂修和160km集中动力车组上整车试用;广州铁道车辆有限公司等客户已开始整车批量应用其客车用水性涂料系列产品;货车用水性涂料也在中车长江公司、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广州铁道车辆有限公司等的货车被批量应用。
  
  轨道建设工程方面,2017年飞鹿股份新增高铁地铁防水剩余订单1.2亿以上,获得京沈高铁、合安高铁、济青高铁、深圳地铁等多个客户订单。据刘雄鹰介绍,该公司在报告期内完成了济青薄涂型聚氨酯防水涂料供应及施工,其MMA防水涂料成功运用于银吴、沪通铁路。随着该公司轨道建设工程涂料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其硅酮密封胶在昌赣、合安高铁混凝土桥面批量供货,高渗透性环氧防水涂料在深圳地铁得到大批量应用。高铁建设工程维修市场业务取得开创性突破,成功中标沪宁高铁轨道板防水整治、杭长高铁轨道板离缝整治等工程。
  
  飞鹿股份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何晓锋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的涂装机器人项目正在积极稳步的推进中。军工领域是飞鹿股份战略布局的重要推动方向,据执行总裁刘雄鹰介绍,飞鹿股份已经与湖南航天三丰科工有限公司、湖南航天工业总公司等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公司将积极推进产品技术在军工方面的应用。据介绍,飞鹿股份的主要业务和客户大多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下属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发展计划
  
  展望未来,飞鹿股份董事长兼总裁章卫国表示,已针对当前行业发展形势和公司发展需要做好了战略规划。按照规划,飞鹿股份在2018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继续专注轨道交通行业。通过发挥公司环保型涂料优势,提高轨道交通新建工程市场占有率;加强与各铁路局的合作,快速打开轨道维修工程市场;积极推进新能源、石化、军工业务。2、实施关键技术攻坚,开拓环保、新的复合型、功能型材料,引进或自主研发新工艺和智能技术。通过把研发重点放在水性和高固体份涂料的技术优化上,达到优化轨道装备防腐涂料的体系的效果。与此同时,针对聚氨酯密封胶、环氧化学灌浆料等轨道工程新材料展开研发,完善重防腐和新能源防护产品体系,通过完成高分子研究院、技术应用中心的组建,并制定相关运行基本制度,实现技术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章卫国称,轨道工程维修维护市场将是未来一个大的增量市场,公司的防护产品2018年要立项并开发出主要系列产品并小批量销售,2019年实现批量销售并成为公司利润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对于牵动涂料企神经的原材料等成本持续上涨问题,飞鹿股份财务总监/会计信息中心主任韩驭安则表示,目前飞鹿股份积极采取实施大宗原材料批量招标采购、梳理原材料供应商、加强货运管理等措施,千方百计降低采购成本,另外,为有效实施公司发展规划目标,推进规划项目的实施,飞鹿股份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同时加强产品技术开发和市场的开拓布局,导致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增长。从长远来看,人才引进将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资源,“其他方面的成本较为平稳,但我们仍然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等进行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