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澎湃新闻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现代涂料工业的奠基者之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涂料》杂志原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行业资深专家朱传棨先生,于2025年10月6日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97岁。
朱传棨先生的一生,是与中国涂料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紧密交织的一生。他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前瞻的行业视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中国涂料工业的技术进步、人才培养与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朱传棨先生生于1928年,成长于民族工业饱受战火摧残、百废待兴的年代。他青年时期便立志于“工业救国”,投身于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领域的化学工业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涂料生产基本停留在作坊式水平,高端工业涂料完全依赖进口。朱传棨先生作为最早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参与并主导了早期国产涂料配方的研发与生产工艺的革新。他将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艰苦的实践探索相结合,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为新中国第一批国产工业涂料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数十年的科研与工程实践中,他不仅专注于具体产品的开发,更致力于构建中国涂料工业的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他参与制定的早期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为混乱初期的市场建立了秩序,为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后,中国涂料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朱传棨先生的职业生涯也进入了另一个关键阶段——执掌《中国涂料》杂志。作为杂志的原主编,他深知行业交流与知识传播的重要性。在他的主持下,《中国涂料》从一份内部交流资料,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涂料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与技术核心期刊。他确立了“引领行业、服务企业、培养人才”的办刊宗旨,使其成为连接科研、生产与应用的桥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在刊物上率先引入并探讨了“环保涂料”、“水性化技术”、“高性能树脂”等在当时极具前瞻性的话题。他组织刊发的系列文章,引导了整个行业对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早期思考,为日后中国涂料产业的转型升级播下了思想的种子。他笔耕不辍,撰写了大量评论与综述,其观点深刻,常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朱传棨先生被誉为中国涂料界的“活字典”与“导师”,他始终将培养青年人才视为己任。治学严谨,却从不吝啬对后辈的提携与指导。无论是研究所里的年轻工程师,还是工厂中的技术员,只要向他请教,他总是倾囊相授。他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涂料工业的技术骨干与管理精英,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当今行业的领军人物,形成了中国涂料工业承前启后的“人才梯队”。
除了期刊文章,他还主持或参与编纂了多部行业权威著作与工具书。这些系统性、理论性的文献,成为几代涂料从业者的入门指南和案头必备,极大地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技术理论水平。
即便在晚年,朱传棨先生依然心系行业。他关注着“无机涂料”等新材料的崛起、数字化对产业的影响,以及中国涂料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态势。他对行业发展的每一次点评,都饱含着一位奠基者的深沉期待与历史责任感。
他的逝世,带走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但他所奠定的产业根基、所培育的人才队伍、所传播的科学精神,将继续推动着中国涂料工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特此,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