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油漆工的6年慈善路


        涂料经讯  骑着摩托车赶到南浔镇社会福利院的时候,闷热的天气让马文吉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从一个破旧的拎包里掏出了一只白色塑料袋递给了福利院的院长后,马文吉随即转身离去。
  
  塑料袋里装着他事先准备好的2000元现金,马文吉委托院长给老人买些消暑用品。
  
  马文吉不是企业家,他只是一个帮人装修的油漆工。每年7月,他都会揣着数千元钱和一些冷饮来到福利中心。
  
  尽管福利中心的老人们对这个外地人并不熟悉,但这个“规矩”,马文吉已经保持了6年。这些年他累计捐赠钱物超过1.5万元。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DD对于这位清瘦的中年男子的举动,很多人难以理解。
  
  “为了还汶川地震的恩情。”说到捐款的初衷,马文吉脱口而出。2008年5月12日,在外打工的马文吉得知家乡地震的消息,他赶忙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家乡距震中有100多公里,因此没有造成很大危害。震后一周内,父亲马绍顺的一连串电话触动了他。在电话中,他得知家乡得到了数以万计志愿者的帮助。
  
  从那时起,逢人便帮就成了马文吉在心中的一个愿望。
  
  “第一次做慈善,还是有点难为情。”马文吉笑着说,作为一个外乡人,难免有些认生。而今,马文吉成了院里不少老人的贴心人。97岁的胡凤娇是福利院里的老寿星,马文吉总惦念着她,隔一阵总要买些水果看望老人。由于听不懂当地方言,常需要旁人翻译,但看到老人慈祥的微笑,马文吉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多年来,马文吉自己难得买一件衬衫,穿的都是邻里送的旧衣服。一家人至今还租住在3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
  
  “跟着他我心里踏实。”妻子何红梅说,为了支持丈夫做慈善,她在当地开设了一家餐馆,每月赚钱贴补家用。但马文吉心中常存有对妻子的愧疚,“这么多年一直默默支持我,真有些亏待她”。
  
  令他更欣慰的是,他的善举慢慢影响着周边的人。7岁的女儿马婉滢常会在母亲工作间歇端上一杯凉茶。
  
  在一份捐款清单上,马文吉细心记录下每一笔募捐和善款去向。他说,数额都不大,但都是爱心的见证,将带动更多的工友加入到行善的队伍中。
  
  现在,马文吉最大的愿望是将来有一天,成立一个民间慈善机构,让更多人行善做好事。
  
  一双破球鞋、一个旧拎包,慈善路上,这位清瘦的男人脚步依然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