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且降且珍惜

  经济速度起来(好比做加法)不容易,降下来(好比做减法)则更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它不像飞机,不能也无法实现垂直起降。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的经济一旦出问题,隐藏着的是导致整个社会出大问题的风险,这是中国当前的特殊国情——政治体制所决定的,虽然这种体制自近代起受自由民主和市场化影响日甚。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且降且珍惜
 
  我们在上上一个五年里流行说要经济软着陆,过去的一个五年里开始流行说结构转型,意思是宏观己经软着陆了,己经进入到整理改进以实现再次腾飞(比如从制造到创造)的准备阶段。但问题是,中观呢?微观呢?它们是否也己经跟宏观保持了高度的协调一致?我认为不可能。因为中观里的各行各业的发展实际与阶段,以及在宏观中的重要性影响力是不一样的;而各行各业里的微观,即企业包括个人又更是处于千差万别的实际环境之下。这注定各行各业、企业及个人的分析、判断、决策以及行动反应不可能完全与宏观一致,有的可能快些,有的则慢些,有的甚至背离,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于是才出现了转型升级、弱实体(即让市场来淘汰落后产能)的概念提法。试问什么是落后产能呢,不就是所谓落后的产业、行业、企业及个人嘛,不就是指跟不上宏观发展形势与市场需求的思想观念嘛。
 
  回到速度的角度,通俗的比方,我们可以将整个中国经济体的发展看成如13亿人国人在火车头的牵引下一起奔跑一样。虽然每个人跟这趟列车尤其车头的关系不一而导致的起点不一样,速度也不一样,但受益于改革开放和特殊国情,导致过去30年的整体跑的速度较快,大大的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现在由于新国情原因,比如受制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和本身经济从数量到质量、从制造到创造、从物质到精神、从模仿到创新、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发展模式的必然转型,火车头需要把速度稍微降下来一些,降下来做什么,降下来好对未来发展做思考做梳理,为了更好的看清前路方向——以前是没有包袱没有退路,所以可以也只能猛打猛冲,毫无顾忌的一路向前杀出一条血路来,但现在情势不一样了,现在大家都有家底有家小有包袱了,二三十年快速的跑下来年纪也大了、体能也差不多了、思考与判断力也大不如前了等等,加之外部经济形势也完全不一样了,这些都表明内外发展需求均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也便自然不能再采取诸如以前般喊打喊杀猛打猛冲一路向前的发展模式与手段。因此,降下来其实是为了接下来更好的发力,正如手臂发力前的一个必然收缩动作,也即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问题是,速度不容易起来,一旦起来了,更是不容易降下来的。因为一是速度本身是有惯性的,二是构成宏观整体速度的每个部分(中观及微观个体)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三是宏观整体内的速度传递本身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反应的,四是中观及微观现在的位置均不一样,导致收到降速信号的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具体的时间点也不一样,五是中观与微观对降速(发展环境的认识)的理解反应也是不一样的,不排除有些认为是机会因此还要加快步伐。六是火车头需要的不仅仅是确保速度降下来,更为重要的是在降下来的过程中和降下来之后,整趟列车及上面的乘客(包括周围跟着跑的那些中观及微观)尽量少受物质上或精神上的“伤害”,尤其不要出现群体性问题,否则麻烦就大了。
 
  一个13亿人降速的过程,实在是对火车头尤其司机同志们的巨大挑战,过程当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内部冲突与矛盾,必然会导致一些内部资源与能量的损耗,这是无法避免的。可以说,正好搭上节奏了的,自然便搭上了,没有搭上节奏的,自然要做出一些改变,受点小伤没事,只要不牺牲了就好。之前那些看似速度稍慢的、起点较落后的,这下似乎又重新看到希望,可以建立起一些信心了。当然,在火车头的领导与鼓励下,一些中观与微观又会率先被选中去带头提速探路了。没办法,一是这毕竟涉及到一个庞大的13亿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呀,不能马虎随便,轻易决策;二是不管如何,13亿人总得有个继续前进的路线方向呀,这必然是火车头的责任所在价值所在;三是想必火车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觉得“让一部分人冒着探路的风险继续先富起来”仍是解决接下来发展问题的最好办法,更能因此而从实践的角度树立榜样,让大家继续看到希望建立信心,以维系其火车头的领导地位并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更大的牵引力。
 
  如此,就宏观而言,天朝之社会发展始有可能进入一相对良性循环。但就中观尤其微观而言,要把速度降下来,在这一过程中随宏观一起进入一良性相对循环,更多的,则只能是靠自己了。因为火车头主导的更多是宏观,即列车上的(尤其与火车头位置较近以及关系紧密)的那些中观与微观,至于围绕在列车周围以及后面的那些离车头较远的中观与微观(也即被火车头视为不够重要的、不够紧密的,或者较小的、零散的、杂乱的),自然就顾不上了。因此宏观软着陆,不等于中观、微观软着陆,因为大家与宏观的相互影响关系、各自的速度与起点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有的也许由于之前速度过快惯性太强一下子不知所措,已经反应不及而一个踉跄了;有的也许起点靠后离列车太远而导致降速传导过程较长,以至于至今还没什么感觉;有的也许己经为重新看到列车或者进一步拉近了与火车头的距离而显得兴奋异常;有的也许正在因为降速而陷入一种短暂迷茫的状态,甚至信心开始动摇。
 
  因此,对于宏观的降速,不同的中观与微观的心理感受与行动决择都将是不一样的。即便有方向的牵引,但是越往微观,就是越杂乱无章——微观的无序总是要比宏观的有序要多的多,因此看待微观,还是要以微观为主宏观为辅的方式,也即越是微观,则越要以微观的视角去看待。因此,对于那些与宏观距离相对较远,与宏观发展相对不够紧密的中观与微观来说,在看待所谓产能的先进与落后时,在进行所谓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决策时,绝对不能单纯的从速度高低快慢的角度来分析,一定要结合自身起点与位置的实际,从符合速度趋势与规律,符合市场发展与创新的角度来进行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