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8月以来,欧亚经济联盟、欧盟委员会、印度、巴西和沙特等5个地区和国家先后对中国钛白粉发起反倾销调查。目前,五起反倾销调查均已公布最终裁决。
在一个接一个的反倾销调查中,中国钛白粉行业被架上了十字架——是陷入被动收缩的危机,还是迎来转型升级的转机?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深度调整。
5个地区/国家的最终裁决
欧亚经济联盟公告称,此次征税采用差异化税率标准:龙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佰利联新材料有限公司等5家龙佰系企业适用14.27%的税率;山东道恩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中国生产商则统一适用16.25%的税率。值得注意的是,欧亚经济委员会同时提及,若上述6家企业出口至欧亚经济联盟的产品符合价格承诺,则进口时不予征收反倾销税。
2025年1月9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对华二氧化钛最终裁决及税率。反倾销税征收方式由百分比形式的从价征收改为从量征收,裁定对涉案产品征收0.25-0.74欧元/千克的反倾销税。其中龙佰集团0.74欧元/公斤、安徽金星钛白集团0.25欧元/公斤、其他应诉企业0.64欧元/公斤、其他未应诉企业0.74欧元/公斤。

资料来源:欧盟官方公报
印度商工部2025年2月12日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二氧化钛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对中国的涉案产品征收460-681美元/吨的反倾销税,有效期为5年。按照损害幅度计算反倾销关税,反倾销关税的征收方式为从量征收,即龙佰集团460美元/吨、安徽金星钛白集团609美元/吨、山东鲁北集团563美元/吨、单独应诉但未抽中的合作企业510美元/吨、其他出口企业681美元/吨。
2025年10月23日,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外贸秘书处公布最终裁决及税率,适用了低税原则,即以应诉企业倾销税率和损害税率中二者较低者来征税。龙佰集团按损害幅度55.5%征税,税率为1159.18美元/吨,安徽金星按倾销幅度61.6%征税,税率为1148.72美元/吨,已知中国出口企业税率1223.92美元/吨,其他中国出口企业税率1267.74美元/吨。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沙特阿拉伯外贸总局2025年10月27日公布最终裁决,按倾销幅度计算,龙佰集团30.9%、安徽金星29.65%、攀钢重钛37.27%、山东道恩19.39%、宜宾天原32.21%、其他出口企业45%,并从最终裁决公布次日执行。
欧洲生产商并未“捞到好处”
对中国二氧化钛征收反倾销税,欧洲生产商在很大程度上免受全球价格波动的影响,但在另一方面,他们也无法从国际低价中获益。
据Fibre2Fashion报道的市场数据,截至2025年年底,中国国内二氧化钛平均价格约为每千克2.15美元,出口报价则稳定在每千克约1.94美元。这一价格企稳态势,是由下游需求疲软、库存积压以及生产商利润空间缩窄等因素造成的。

然而,中国市场这种看似平衡的状态,对欧洲涂料行业而言并非利好消息。作为涂料生产成本中最为关键的原材料之一,二氧化钛使用量大且缺乏合适的技术替代品,若其价格能够进一步下跌,对油漆和涂料制造商更为有利。只是如今价格下滑势头已止,涂料制造商获得额外成本缓解的希望也变得愈发渺茫。
叠加当下欧洲能源危机、关税等负面影响,欧洲钛白粉制造商的日子更是不好过。2025年,世界第三大钛白粉巨头泛能拓(Venator Materials plc)启动破产程序,挂牌出售英国三家工厂(总产能约15万吨)。与此同时,泛能拓亚洲公司(Venator Asia Sdn.Bhd.)也已经暂停生产。

除泛能拓外,全球钛白粉巨头近期动态各异,无一不揭示了当下行业的“惨淡”——经过对资产布局的战略评估,全球领先的钛白粉颜料综合制造商特诺(Tronox Holdings plc)宣布,打算关闭其位于荷兰博特莱克(Botlek)的年产9万吨钛白粉工厂。而科慕(Chemours)也早已经在2024年关闭台湾工厂,年产能减少约5万吨,旨在优化其钛白粉业务利润质量。
对此,市场相关人士分析道,于欧洲油漆和涂料制造商而言,当前中国二氧化钛价格的企稳虽能避免进一步冲击,但并未带来新的优势,而非真正的喘息之机。贸易壁垒依然存在、生产成本高企的情况下,欧洲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取决于供应多元化、配方优化和资源利用效率,而不是原材料市场的缓解。
中国企业的“新出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国,中国的钛白粉出口量一直占据着全球市场份额的较大比例。然而受钛白粉反倾政策及中美关税问题影响,钛白粉出口阻力增加,出口量持续下滑——据海关数据,2025年1-9月中国钛白粉出口量累计约134.6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48%,出口量减少约9.32万吨。

以巴西为例,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巴西出口二氧化钛总量超过5万吨,年出口额约为4.8亿美元。终裁公布后,业内预计若直接出口继续执行当前税率,中国企业对巴西市场的竞争力将下降40%以上。
此外,中国去年对印度地区出口量达到近31万吨,占总出口量的16%。然而自印度对华实施反倾销政策以来的5—8月份,出口印度地区的钛白粉量下滑52%,累计出口量为5.52万吨。
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目前,部分国内钛白粉龙头企业已开始通过加速海外建厂、整合上游资源等方式应对贸易壁垒,寻求全球布局突破。10月16日,龙佰集团公告称计划收购海外钛白粉企业泛能拓英国资产并设立马来西亚和英国子公司。通过在海外建设新工厂,龙佰集团可直接贴近终端市场进行生产与销售,并辐射至周边市场,提高品牌在该区域的知名度,有效规避高额反倾销税,同时整合全球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钛白粉出口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通过企业的积极应对、政府的支持和行业协会的协调,中国钛白粉行业有望在逆境中实现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