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电涂料按使用部位分为风电叶片涂料和风电塔筒涂料,主要用于涂抹在风电叶片和塔筒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减少腐蚀及破坏情况的发生,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
风电涂料的需求主要受风电行业的需求影响,具体由下游风电整机设备新增装机量及风电设备修补存量所决定。
2020年风电“抢装潮”后,风电企业进入营收与利润的下行周期;历经2022—2023年的调整,现阶段处于五年周期的需求拐点。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00GW,新增装机容量达到75.90GW,超过2020年“抢装潮”时期的71.67GW,创造历史最高装机纪录。
展望2024—2025年,随着限制因素逐步解除,2024—2025年风电有望进入加速建设期,涂料经产业研究中心认为,由于全产业链收益将持续走低,整机商竞争更加激烈,部分小型整机商或将退出历史舞台,出海将成为中国风电企业的共同选择。
风电涂料作为风电产业的配套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市场需求也应同步增长,此外,得益于国产化替代效应逐步增强,中国民族风电品牌也将迎来巨大的窗口机遇期,。
第一部分:2024年中国风电市场现状分析
一、 国内:限制因素致项目滞后,项目推进已现拐点
回顾2023年,国内风电项目受限制性因素影响有所滞后,导致风电招标、装机不及预期。招标方面,2023年预计招标约65.89 GW(陆风56. 26GW,海风9.63GW),均同比有所下降。陆风招标价格预计逐渐企稳,海风并非最低价中标但仍有降价空间。装机方面,2023年风电整体装机约75.9 GW,预计陆风装机70GW左右,海风装机5-6GW。
招标方面,限制性因素致招标有所缩量,风机价格有所下降。1)招标量方面,2023年1- 12月风电整体招标65.89 GW左右(同比下降33.1%),其中陆风招标56. 26GW左右(同比下降32.9%),海风招标约9.63 GW(含重新招标的国华投资山东半岛南U2场址0.6GW海风项目),同比下降34.5%。海陆风招标受非经济性限制因素影响,均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装机方面,2023年风电装机同比翻倍以上高增。2023年整体风电装机约75.9GW,同比增长101.7%,其中陆风装机预计在70GW左右,海风装机预计为5-6GW。
——风电头条,风芒能源,每日风电,长江证券
二、海外:产业链景气度整体上行
回顾2023年,经济性波动影响致多地海风有所停滞。2023年以来,海外海风受通货膨胀、利率上升、供应链成本高等因素影响,海风项目建设有所停滞。据不完全统计,受影响的海风项目合计约11.8GW,且主要集中在25年之后并网。若从项目分布情况看,多数项目分布于美国地区(约7.5GW)。目前受影响的多数项目暂时中止,如果后期海外政策变动、供应链成本下降,项目仍有望重新启动,进而贡献装机增量。
建设滞后的海风项目主要集中在25年之后并网(GW)
供应链方面,海外各环节交付较22年有所恢复,产业链景气度整体上行,具体来看:
——欧洲海上风电,长江证券
三、展望:2024年海风装机预计高增
展望2024年,海风装机有望实现恢复式高增长,并且潜在催化有望打开行业中长期成长空间。装机方面,2024年陆风维持平稳,海风装机有望接近翻倍高增。陆风层面,考虑2022年陆风累计招标约83.8GW,2023年陆风预计装机约70GW,预计仍有13.8GW装机余量有望在2024年并网。同时,2023年全年陆风预计招标约56 GW(不含框架招标),若考虑部分框架招标项目,实际2024年陆风招标容量会更多。因此,预计 2024 年陆风装机规模维持平稳。
2024年陆风装机预计维持平稳
海风层面,国内2024年海风装机高增至10 GW具备支撑。目前随着海风建设成本下降,部分省份海风项目收益率较高,业主方具有较强的装机意愿。同时,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海风建设,2023年以来广东、福建地区加速开展海风竞配,且对上网电价的要求有所放宽,有望增厚项目储备。十四五各省海风规划装机约55GW,若考虑23年海风装机约6GW,则21- 23年海风累计装机约27GW,未来仍有25-30GW的装机空间。
同时,从项目建设阶段看,预计2024年并网海风项目中已开工/已招标在11-12GW水平,已核准/已竞配项目约3-4GW。因此,长江证券认为2024年海风装机达10GW具备项目支撑,且随着已核准/已竞配项目的加速推进,后期存在海风装机超预期的可能。
——国家能源局,长江证券
第二部分:2024年中国风电涂料市场现状分析
一、市场需求强劲,价格进一步下探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00GW,新增装机容量达到75.90GW,超过2020年“抢装潮”时期的71.67GW,创造历史最高装机纪录。
正是得益于去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的高速增长,我国风电涂料市场需求实现了强劲增长。根据涂料经产业研究中心调研估算,2023年中国风电市场规模约为27亿元。
另外,鉴于招标活动的增加以及海外市场的扩张预期,至2024年,全球整体交付量有望突破或至少达到100GWh大关,其中海外市场预计贡献7-9GWh,国内陆上风电则预计将达到约80GWh,市场需求保持强劲。
2024年1月18日,福建平潭A区海上风电场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塔筒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规模共计450MW。金风科技预中标,投标报价13.9328亿元,含塔筒单价3096.18元/kW。有知情人士对涂料经产业研究中心指出,上述项目风机容量要求超过13MW,降价幅度实际超过预期。另据与中邮证券研究所沟通获悉,该项目风机实际采购容量或约16MW,且交货时间为2025年4月至9月。“考虑到更大的容量以及更远的交付周期,产业链仍然存在进一步降本空间,导致本次主机报价偏低。”
风机价格快速下降,是风电产业2023年的重要写照之一。无论是陆上风机还是海上风机价格,“内卷”十分严重。
风电叶片涂料的成本占总成本约5%,经过谈判后单价已下调7-8个百分点,目前每平方米的价格约为45元,以太约采长的叶片为例,一片叶片成本大约在50,000元左右,三片叶片合计将近450,000元。整个行业的涂料定价大致相同,尽管一些产量较小的厂商价格可能略高。
叶片与塔筒涂料应用有别,叶片涂料需应对更严酷环境,对品质要求更高;而塔筒涂料的技术门槛较低,吸引了更多国产供应商参与,其国产化进程理论上更为迅速,有利于降低成本。
二、集中度非常高,国产化替代加速
从数据来看,中国风电涂料市场集中度非常高,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细分涂料市场,麦加芯彩、海虹老人、佐敦、阿克苏诺贝尔、PPG、福斯特、西北永新、德威涂料、海隆赛能等十家品牌占据着全国风电涂料市场总收入85%左右的市场份额。
原先风电行业主要依赖外部供应商,但最近几年国产化趋势明显,国内外供应商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在2020年之前,因为厂商都运营良好,毛利率高,对成本下降并不过分关注。但由于近几年市场状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成本控制,这也推动了国产化的趋势。
涂料经产业研究中心认为,这是由于几个因素推动的。首先,风机价格的下降意味着设备生产商利润压缩,原本售价4000元左右的风机,现价已降至1200-1300元左右。其次,在“双碳”目标的影响下,提高国产配件比例,如主轴承等,以降低成本。此外,国内涂料厂商的技术已经提升,通过大量试用证明了产品质量。国产化涂料成本较国外低约20个百分点,其可靠性提升,成本压力增大,驱使国产化需求加强。
国内供应商占大约50%以上,其余为海外供应商。国产风电涂料因成本优势和技术性能提升,正逐步取代进口产品,市场需求迫切。国内企业在风电与价格竞争力上取得进展,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如福斯特、德威等厂商也积极寻求合作机会。
此外,涂料经产业研究中心发现,目前海上风电涂料市场被拥有强大技术优势和资金链的国际大牌占据了主要市场,国内企业对主要原料树脂等的进口依赖度较高,涂料配方研发的核心技术薄弱。但近年来,随着麦加芯彩、海隆赛能、信和、德谦、三棵树等国产品牌积极布局海上风电涂料市场,在高端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的不断加持下,在海上风电高速发展的趋势下,海上风电重防腐涂料产业势必成为国内外企业“厮杀”的关键领域。
第三部分:2024年中国风电涂料市场趋势分析
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低碳清洁等特性。发展风电产业,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风电涂料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20%,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风电作为现阶段发展较为成熟且具有一定性价比的清洁能源,有望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主力能源之一。
风电因其性能和成本优势,在我国能源转型和新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风电开发技术水平持续进步,我国风电产业规模将稳步扩大。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组织和君咨询数据,预计2025年中国累计风电装机量将达6.36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装机比重18%;预计2050年累计风电装机量达19.67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装机比重达33%。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海风新增装机量将继续领跑全球,成为全球海风装机增长的核心引擎。
当前在陆上风电资源有限且紧缺的大环境下,海上风电因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而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成为未来风电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一方面,海上风速普遍较大,海面不存在地势差异,海风相对平稳,风向改变率较低,在同等发电容量下,海风的年发电量要远高于陆上风电;另一方面,海上风电不占用土地资源,且接近沿海用电负荷中心,可实现能源就地消纳,避免了远距离输电造成的资源浪费。近年来,陆上风电向浅海风电发展迅猛,而海上风电又有从浅海向深远海风电进军的趋势,特别是10兆瓦以上的大型海上风电装机,将成为风电行业未来发展新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风电必将走向深远海发展,漂浮式风电是风电走向中远海的选择之一。相比近海,深海风资源更丰富,我国深远海风能储量达1268GW,远海风资源占比超过60%。与欧洲比,我国海岸线跨度大,我们近海条件不占优势,因此海上风电有必要向深远海域发展。我国离岸50-60KM,风资源约7-10m/s,越往远海走,基于大型化风机的经济性越好。由于固定式基础无法安装在非常深或复杂的海床位置,通过柔性锚、链或钢缆锚定在海床上的海上风电漂浮式基础应运而生。
风能凭借其资源总量丰富、环保、度电成本持续降低等突出的优势,目前已成为开发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正逐渐从补充性能源向替代性能源持续转变,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实现路径之一。根据国务院此前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根据GWEC预测数据,在2023年到2030年,中国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70-80GW,为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22年实际装机容量36.96GW的2倍,也远高于2020年陆上风电抢装年的新增装机量,中国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地位。这意味着,未来风电涂料需求仍存在着巨大的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