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681美元/吨,印度对华钛白粉反倾销税比欧盟还“离谱”!
2024年3月28日,印度对原产于中国的二氧化钛发起反倾销调查。2025年2月12日,印度商务部贸易救济总局(DGTR)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对中国的涉案产品征收460-681美元/吨的反倾销税。按照损害幅度计算反倾销关税,反倾销关税的征收方式为从量征收,即:龙佰集团460美元/吨、安徽金星钛白集团609美元/吨、山东鲁北集团563美元/吨、单独应诉但未抽中的合作企业510美元/吨、其他出口企业681美元/吨。有效期为5年,预计一个半月左右开始征收反倾销关税。该决定不包括用于食品、制药、护肤、纺织和纤维应用的二氧化钛,以及粒径小于 100 纳米的纳米或超细二氧化钛。附表1:印度对华二氧化钛反倾销终裁建议征税表
附表2:不适用本案反倾销措施的产品列表
根据印度对华二氧化钛反倾销调查公布的最终裁决情况,中国涂料工业协会表示,会同律师事务所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和建议等相关情况,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继续关注发展动态,适时就印度对华二氧化钛反倾销调查进行再次申诉。而在印度之前,今年1月19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二氧化钛正式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税的征收方式由百分比形式的从价征收改为从量征收,裁定对涉案产品征收0.25-0.74欧元/公斤的反倾销税。其中:龙佰集团0.74欧元/公斤、安徽金星钛白集团0.25欧元/公斤、其他应诉企业0.64欧元/公斤、其他未应诉企业0.74欧元/公斤。除了欧盟委员会、印度,还有欧亚经济联盟、巴西和沙特,共计五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钛白粉启动反倾销调查。2024年10月10日,巴西公布对中国钛白粉的反倾销初裁结果,税额从578美元/吨至1772.69美元/吨不等。根据巴西公布的初裁结果,初步暂时的加征反倾销税税额为龙佰集团578美元/吨,安徽金星钛白654美元/吨,其他列示企业(包括中信钛业、惠云钛业、攀钢钒钛等)为1420.83美元/吨,其他未列示企业为1772.69美元/吨。据悉,初裁公布后至2025年4月将进入企业抗辩阶段,终裁结果将于2025年4月公布。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中国钛白粉企业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取得进步,尤其是硫酸法生产工艺,能够以较低成本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性价比高,满足新兴国家市场的需求。去年,中国钛白粉出口量创下历史新高——根据海关数据统计分析,2024年中国总出口钛白粉1901546.73吨,同比增长8.98%。
反观海外钛白粉市场,受困于能源成本居高不下,不少钛白粉工厂已经关停,部分企业面临破产,其中不乏泛能拓(Venator)、科慕(Chemours)等“大拿”——2023年2月,泛能拓关闭了意大利钛白粉工厂,5月申请破产保护;2024年2月又关停了德国钛白粉工厂。2023年7月,科慕关闭了位于中国台湾的钛白粉工厂。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在过去一年里,众多国家/地区以“地方保护主义”为由,对中国二氧化碳进行反倾销调查。受此影响,中国二氧化钛出口明显受阻,叠加国内市场的低迷态势现状,中国钛白粉行业被架上了十字架——是陷入被动收缩的危机,还是迎来转型升级的转机?开年后,国内不少钛白粉企业陆续涨价,龙佰、中核钛白、慧云钛业等23家钛白粉企业对出口钛白粉涨价50-100美元/吨。这是欧盟正式对华开始征收每吨250-740欧元反倾销税后,中国出口钛白粉的首次涨价,可以说是企业们应对欧盟反倾销税的方法之一。
粗略计算,龙佰集团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增加740欧元/吨额外关税,差不多相当于成本增加5500元人民币/吨;安徽金星钛白集团成本增加250欧元/吨,约合1900元人民币/吨。为了应对欧盟会员会的反倾销税,中国钛白粉企业通过集体涨价来应对成本上升和市场变化。但由于加征关税之高,即便涨价也很难全部覆盖。车到山前必有路,在他国的关税壁垒重压下,不少钛白粉企业选择加大创新力度,注重技术升级,以便重塑企业的行业竞争优势。同时,进一步优化出口策略,加强市场多元化布局,增加对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出口,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危机就是转机,以不变应万变,企业应强硬自身本领,抓住发展机会,转机自然而然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