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裁员背后,是大后退还是大转移?

7月10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将关闭位于德国的两家工厂并裁员300人。这两家工厂分别位于克纳普萨克和法兰克福,其草铵膦生产业务将在今年底前终止。


1.png


6月24日,巴斯夫宣布将终止对印度尼西亚威达湾镍钴精炼综合设施进行项目评估。这一涉及近24亿欧元(约合美元26亿,人民币186亿元)的投资决议在业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再结合2023年以来巴斯夫陆续宣布将关闭、或已关闭其在总部路德维希港的11家工厂的消息,唱衰论调此起彼伏。

年初时巴斯夫公开表示计划裁员2600人,并预警集团盈利将持续下滑,原因包括欧洲能源成本高企、俄乌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及利率上升。多家媒体近日相继报道称,巴斯夫在德国的紧缩计划规模将增至10亿欧元,可能会进一步进行裁员与停产,并将生产迁往中国。

频频裁员、停产,巴斯夫发展堪忧?

谈及俄乌冲突给全球化工行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大概就是其带来的能源问题——2022年德国化工业整体产量下降12%。能源支出上涨、销售额下跌等问题,成为了包括巴斯夫在内的一干国际化工企业的“燃眉之急”。

为应对这一局面,巴斯夫在2022年10月宣布了成本削减计划以应对欧洲业务盈利疲软的情况,并计划于2023-2024年实施。据悉,该计划预计将在非生产领域每年节省5亿欧元,其中超过一半的成本削减计划将在路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即巴斯夫总部所在地)实施,同时裁员2600人。此外,巴斯夫还推出了以路德维希港为重点的降本计划,旨在每年再节省2亿欧元或更多。

据德新社报道,巴斯夫认为路德维希港基地的工厂关闭是德国内部化工业深刻变革的标志,“这是出于经济与结构性的原因”,巴斯夫发言人说。同时这位发言人表示,这些工厂的关闭并不意味着巴斯夫将放弃路德维希港,未来巴斯夫或将再进一步执行针对路德维希港的节约计划措施,“我们正在不断审视现有产品体系与资产组合,以寻找优化潜力”。

与印尼合作的终止及其所牵扯的巨大数额,使得巴斯夫在此时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为实施成本削减计划而进行的裁员、停产,在众多表述中成为巴斯夫“日落西山”的证据。但将时间线拉长,我们足以发现其中真相始终停留于水面之上——不论是停工、裁员,抑或是终止项目投资,只是巴斯夫对其早就公布了的计划的实施。

削减镍钴工厂项目投资

2023年1月,巴斯夫与全球最大的锰、镍、特殊钢企业Erament集团表示将合作在印尼建设一家镍钴工厂,生产氢氧化镍钴(MHP);同年,巴斯夫拟收购Eramet旗下PT Eramet Halmahera Nickel 49% 的股权,双方计划以该公司为主体开展上述印尼镍钴合作工厂项目。

2.png

2020年巴斯夫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对印尼镍钴项目评估的公告

该印尼项目主要包括一座高压酸浸(HPAL)工厂以及一座金属精炼(BMR)工厂,年产能预计为6.7万吨镍和7500吨钴产品,计划2026年投产。此项投资的审查自2020年就已经开始,估计耗资高达24亿欧元(约合美元26亿,人民币186亿元)。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镍生产国,镍是制造电动汽车高性能电池的关键金属之一。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镍的需求增长,然而如今的镍市场已经呈现供应过剩的情况,有媒体调查显示,预计2024年镍市供应过剩24.05万吨,2025年供应过剩20.4万吨。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的分析师估计,按当前的镍价计算,全球行业中超过60%的公司将陷入亏损。

3.png
巴斯夫2023年度财报数据

另一方面,据巴斯夫2023年度财报,其全年销售额68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356亿元),同比下降21.1%,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与行业需求下滑带来的产品价格、销量大幅下跌。

全球市场的巨变以及自身经济的疲软,印尼镍钴工厂建设项目成为巴斯夫削减未来几年投资计划中的一部分。“因此,巴斯夫认为不再需要如此重大的投资来确保金属的稳定供应”, 巴斯夫董事会负责电池材料业务的Anup Kothari表示。

将希望投入中国市场?

不论是6月初传得沸沸扬扬的“DOW陶氏中国大裁员” ,又或者是近日众多媒体相继报道、转载的巴斯夫相关新闻,我们很容易发现外企巨头的“倒台”似乎更容易赢得公众的关注。也因此,此类话题的制造、推动与传播变得更受“欢迎”,而被忽视的是一些带有引导与暗示性的话语实际上经不起推敲与查证。

4.jpg

巴斯夫路德维希港一体化生产基地


日前众多媒体相继报道的巴斯夫陆续关闭其在总部路德维希港11家工厂的信息看似吓人,但实际上路德维希港基地中有约200家工厂,110套生产设施,对于整个路德维希港基地甚至是巴斯夫来说关闭11家工厂并不如外界宣扬的那么严重;关于巴斯夫缩紧计划规模增至10亿元的消息,更具体一点来说是持续推进成本缩减计划,其目标是至2026年节约10亿欧元;此外关于巴斯夫现代化TDI泡沫塑料生产工厂亏损10亿欧元的消息,目前《涂料经》仍未找到能够证实该消息的相关信息。

以及伴随着上述消息出现的,不乏有“转投中国市场”的字样。事实上不只是巴斯夫,蔡司、PPG等化工巨头近年来同样对中国市场不断进行加码——一方面,俄乌冲突直接影响着德国化工业的能源供应,去工业化正在德国逐步上演,据德国《星期日世界报》,德国工商大会外贸主管特雷尔表示:“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我们不仅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活动,还失去了研发活动。42%在中国运营的德国公司正在计划增加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中国市场需求的变化与增长给外企带来了更多持续投资的信心。

5.jpg

巴斯夫表示至2030年将投资百亿欧元于湛江一体化基地

在巴斯夫大中华区2023年度报告显示,巴斯夫迄今在大中华区投资超过100亿欧元(按6月5日汇率,折合约791亿元),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约140亿欧元(折合约1107亿元)。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对于可持续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我们专注于为客户研发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减少碳足迹,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更环保的方式制造产品。这是我们长期保持竞争力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方式。”巴斯夫在年报中这样表述。

而像巴斯夫这样的化工巨头坚定选择中国绝非偶然,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表示,巴斯夫的行动与目标始终同向同行,坚定深化在大中华区的发展,提升竞争力,也放眼未来,不断扩大本地生产布局,强化研发实力,推动可持续发展。这样看来,也不失为其在发展历程当中的一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