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欧盟(the European Union,简称EU)对从中国进口的钛白粉产品(又称二氧化钛,英文名Titanium Dioxide,化学式TiO2。以下统称钛白粉)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有了最新进展——消息称欧盟的调查结果初稿已经出炉。
涂料经记者通过欧盟法律法规数据库(EUR-Lex)官网查询发现,6月7日,欧盟发布《委员会实施条例(欧盟)2024/1617》(COMMISSIO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EU) 2024/1617。以下简称“1617公告”),明确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钛白粉产品进行登记(making imports of titanium dioxide originat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ubject to registration),接下来将采取反倾销措施。
尽管“1617公告”并未载明具体的反倾销措施内容,但据相关报道展示的初稿信息,这些措施的严厉程度远超预期——计划对包括中国五大上市钛企在内的对象加征关税,其中拟对龙佰集团(002261.SZ)及其旗下公司加征高达39.7%的关税,对中核钛白(002145.SZ)旗下的金星钛白加征14.4%的关税,其他中国钛白粉企业——包括金浦钛业(000545.SZ)旗下南京钛白、安纳达(002136.SZ)以及惠云钛业(300891.SZ)——也将面临35%或39.7%的税率。
“本次关税政策超出了市场约为10%-20%的预期。”浙商化工分析师对该结果如此评价道。
消息传来对上述上市钛企造成一定的冲击。截至6月14日,龙佰集团股价大幅下跌逾8%;同期安纳达、中核钛白等公司跌幅均未超过2%。对于上述股价异动,龙佰集团证券部人士承认“可能受到了近期欧洲关税调整的影响。”该人士还表示,针对此次关税事件暂时并无单独发布公告的计划。
除龙佰集团之外,其他被纳入欧盟加征名单的上市钛企至本文截稿时也未见有针对性的公告发出。
来龙去脉
欧盟对中国钛白粉企业发起的此轮反倾销调查,最早可以追溯到2023年9月份。
2023年11月13日,欧盟发布公告(C/2023/786),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钛白粉提起反倾销程序的通知。其中公告提到,该申诉由欧洲二氧化钛特设联盟(European Titanium Dioxide Ad Hoc Coalition,以下简称ETDC)于2023年9月29日提出。
据称,该申诉系EDTC代表占欧盟钛白粉总产量25%以上的生产商联合提出。在申诉中,ETDC指责中国钛白粉在欧洲市场存在高倾销行为,对欧盟本土生产商构成了不公平竞争。ETDC称,由于中国钛白粉出口商在欧盟市场上的倾销行为,过去三年来自中国的钛白粉进口量持续急剧增加,并获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
此外,该联盟估计,中国钛白粉出口商的倾销幅度为45%-65%(倾销幅度是指产品出口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幅度)。ETDC表示,由于中国倾销钛白粉的压力,欧盟数家工厂不得不停止钛白粉生产,并导致欧盟对进口关键原材料的依赖度提升。
ETDC还表示,联盟产能可保障欧盟90%的需求,并且有多种进口替代方案。其言下之意就是希望正式实施反倾销后,中国钛白粉出口份额将不超过欧盟市场的10%,甚至更低。
在此背景下,欧盟宣布启动反倾销调查,以评估中国钛白粉是否对欧盟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在2024年3月8日、4月3日和4月23日,ETDC又在提交的材料中重申了这一请求并进行了进一步论证,要求对有关中国钛白粉产品的进口进行登记,以便从登记之日起对这些进口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
欧盟在“1617公告”指出,几个有关方面(应为中国钛白粉出口商)提交了反对进口登记的意见书。有报道指出,面对欧盟对中国钛白粉出口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涂料工业协会钛白粉行业分会随即寻找律师并组织企业进行行业无损害抗辩,并在欧盟要求的7天内完成了调查问卷的提交。
此外,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毕胜当时也表示,“如果欧盟真对中国钛白粉企业征收反倾销税,国内企业出口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但国家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秘书长周磊则认为,此次调查目的就是想用杠杆来约束中国的钛白粉出口,“我们坦然面对就好。”
“倾销”认定
ETDC在申诉中引用了第三方预测的数据(申诉当时2023年尚未结束),认为2023年中国钛白粉产能将达到490万吨-510万吨,是中国国内消费量的两倍多,占全球总消费量的70%-80%。
这样的数据让欧盟认为“在现阶段有充分证据表明中国产能过剩”。而更加致命的是,根据中国国内相关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钛白粉产能为550万吨(多于ETDC引用的预测数据),占全球总产能的56%;其中仅龙佰集团就以151万吨的年产能领先全球其他企业,占据全球16%的市场份额——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全球第二大钛白粉市场美国14%的全球份额。
也因此,在欧盟启动对华钛白粉反倾销调查之后,龙佰集团作为抽样企业需在37天之内提出抗辩。龙佰集团总部所在的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税务局在得知情况后,立刻成立专家团队对龙佰集团进行抗辩辅导。
当然,仅依靠过剩的产能欧盟还无法坐实中国钛白粉倾销的指控,关键还要看“量”和“价”。欧盟在“1617公告”中指出,有证据表明,在反倾销调查开始后,有关产品的进口量大幅提升,同时价格呈下降趋势。
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2年10月1日-2023年9月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在初稿中,欧盟依据相关方提供的数据,将调查开始后三个月(2023年12月-2024年2月)的进口水平与调查期内同期(2022年12月-2023年2月)的相应进口量进行了比较,发现:
2022年12月-2023年2月,欧盟在中国进口40326吨钛白粉产品,每月平均进口13442吨;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进口49195吨,每月平均进口16398吨。
欧盟指出,之所以选用“同比”而非“环比”的对比方式,是因为考虑到在这一年中,市场对钛白粉的需求可能存在一些季节性波动。因此,虽然调查开始后三个月(2023年12月-2024年2月)的月均进口量与整个调查期(2022年10月1日-2023年9月30日)的月均进口量相比下降了6%,但欧盟认为采用“同比”比较方式更贴合进口增加这一论述。
此外,欧盟并未采纳抗辩方提供的中国出口统计数据,认为“不采用欧盟统计局的进口数据来分析没有实际意义”。综上所述,欧盟认为,从中国进口的钛白粉产品大幅增加。
而在价格方面,欧盟也表示,有证据表明,在调查开始后,有关钛白粉产品的进口价格呈下降趋势。其将调查开始后三个月(2023年12月-2024年2月)的平均进口价格(2.14欧元/公斤)与调查期内同期(2022年12月-2023年2月)的平均进口价(2.37欧元/公斤)进行比较,显示从中国进口到欧盟的钛白粉产品平均价格下降了10%。
其中,来自中国的一个相关方抗辩称:在案件开始后,中国国内的钛白粉价格每月都在上涨,而欧盟统计局的数据确实也显示,钛白粉进口价格从2023年12月的2.11欧元/公斤上涨至2024年2月的2.17欧元/公斤,涨幅略低于3%,因此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商品不会破坏关税的补救效果。
但欧盟同样驳回了这一抗辩意见,理由依然是“同比”比较更加贴合价格下降的“实际”。
“鉴于案件发生的时间和数量、这些进口商品的低价以及其他情况(如中国的产能过剩),案件发生后进口商品的进一步增加可能会严重破坏任何最终关税的补救效果。”因此,欧盟认为,根据《基本条例》第14(5)条的规定,对相关产品的进口进行(反倾销)登记是适当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商,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钛白粉出口企业,即将迎来高额加征关税的龙佰集团或将成为此轮反倾销最大的“受害者”。
根据龙佰集团公开的数据,近几年国外市场为其贡献了4成左右的营业收入——2023年,龙佰集团来自国外的收入达到109.9亿元,占其营收总额的41.06%;此前三年(2020年-2022年)公司国外市场收入占比分别为45.24%、39.2%和38.77%。欧盟加征关税或将抑制它的出口热情。
但也有声音认为,本次加征关税对龙佰集团影响有限。浙商化工分析师表示,龙佰集团一年出口欧洲份额大约为15-20万吨,在损失欧洲市场的极端情况下,预计影响公司利润1.5-2亿元,仅占公司2023年年利润的4.6%-6.2%。
然而事实上这种极端情况并不会发生,预计2024下半年龙佰集团由于关税增加带来利润影响约为1亿元,后续龙佰集团可通过转变出口地区的方式将影响降至最低。“且本次裁定为初步裁定,龙佰后续在终裁前将积极应对,会坚定看好龙佰长期发展。”
从整个钛白粉行业来看,欧盟的反倾销措施的落地所带来的影响恐怕不可忽视。随着国内钛白粉产能的不断扩张,国内供应过剩加剧,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钛白粉行业的出口量近年来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欧盟加征中国钛白粉企业高达超20%关税这一决定,无疑给中国钛白粉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钛白粉出口均价为2200美元/吨,若按照39.7%的关税计算,出口价格将大幅上涨至约3200美元/吨,几乎与国际价格持平。这意味着,国内向欧洲出口钛白粉将失去价格优势,进而可能影响出口量和市场份额。
过去5年,中国钛白粉出口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2023年我国钛白粉行业出口总量更是达到164.2万吨,同比增加23.6万吨,增幅为16.75%。其中,欧洲市场占据了中国钛白粉出口的21%,是仅次于亚洲(占比52%)的第二大市场。加征关税将对中国钛白粉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造成重大打击,将削弱中国钛白粉的价格优势,导致成本上升和出口量下降。
再者,加征关税可能导致中国钛白粉行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挑战。一旦欧盟正式实施反倾销措施,其他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效仿,进一步压缩中国钛白粉的国际市场份额。相关人士认为,这将导致国内将近500万吨的生产量无法消化,产能过剩问题加剧,从而引发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价格战。
今年年初,20多家主流钛白粉厂商集体频繁涨价,已经引发了“不满”,被质疑涉嫌垄断,操控价格,甚至有企业呼吁抵制这种默契式的集体涨价行为。多轮涨价下,国内钛白粉企业到5月已经开始了疲软期,企业库存压力增加,最后包括中核钛白、东佳集团、金浦钛业在内的等企业不得不下调钛白粉出厂价。可以预见,在本次加征关税下,国内企业的“内卷”将有可能加剧。
不过,在面对欧盟的反倾销征税时,中国钛白粉企业还是应当积极应对,用实力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的话语权。